近年來,成都市律師行業蓬勃發展,截至2022年4月,全市共有執業律師人數17010名、律師事務所968家,居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其中青年律師增長速度尤為明顯。成都市青年律師(40周歲以下)共有10736名,占全市律師總人數的63%。其中,26-35歲年齡區間的7638名,占青年律師總數71%;執業不滿3年的4435名,占青年律師總數41%;本科及以上學歷10681名,占比超過99%,研究生學歷以上學歷2829名,占比超過26%。
與此同時,成都律師行業的集聚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契合度逐年增高,伴隨著中心城區的虹吸效應上升,各區縣之間律師行業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進一步凸顯,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培育培養逐步成為全市律師行業“區域協調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司法局黨組、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高度重視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成長發展,為深入了解我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現狀和發展情況,切實解決其執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律協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青工委)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間,成立了以胡海玲副會長為組長,周億洲為副組長,霍子詩、張敏、王冠男、張鐳、韓昌、沈宥希、胡琳媛、束振宇等為成員的成都市遠郊區縣律師執業發展調研課題組。前期,通過調查問卷方式,收集普遍性問題,制定了調研提綱。爾后,課題組分赴成都市各遠郊區縣,實地走訪遠郊區縣律師事務所,與分會(工作站)負責人、律所負責人、青年律師等開展了本次“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現狀”調研,取得了大量一手的調研素材和訪談記錄。同時,青工委充分利用全市律師綜合管理系統、分會(工作站)統計等進行基礎數據抓取,對遠郊區縣青年律師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
課題組以市律協各分會(工作站)提交的遠郊區縣780名青年律師的基本信息、數據為樣本,整合市律協相關數據,對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情況進行分析。
2021年5月至6月,課題組以問卷形式向成都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公開征集執業過程中關注度較高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共收到80余項問題反饋,梳理總結7類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間,調研組奔赴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都江堰市、簡陽市、彭州市、青白江區、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新津區、大邑縣、蒲江縣,對成都市遠郊區縣40周歲及以下專職律師的執業現狀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就7類別代表性調研問題進行充分溝通、交流。調研組共走訪各區縣律所12家,實地訪談青年律師70余人,采集青年律師反饋數據500余條。
課題組通過收集、整理遠郊區縣共計780名青年律師的基本信息、數據,并結合市律協相關大數據,對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情況初步分析如下:
根據市律協相關大數據統計分析,截至2022年4月,我市執業律師共17010人,其中40周歲以下執業律師共10736人,即青年律師占律師總人數比重為63%。可見,青年律師已經成為我市律師行業重要骨干力量。
根據市律協后臺大數據統計分析,在成都市40周歲以下青年律師總人數達10736人,遠郊區縣青年律師人數780人,僅占成都市青年律師執業總人數的7.3%。遠郊區縣青年律師人數占比較少,一方面反應了成都中心城區對青年律師的虹吸效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群體相對弱勢的執業現狀。
課題組將青年律師的年齡劃分為三段,分別是30歲以下、30-35歲、35歲以上。根據大數據統計分析,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年齡分布較為平均,未出現明顯斷層。
根據市律協后臺大數據統計分析,遠郊區縣青年律師中,女律師的比例略高于男律師,與成都市執業律師男女比例基本一致,也基本符合近年來法學院校畢業生男女比例。
根據市律協相關大數據統計分析,遠郊區縣青年律師中C證占到5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遠郊區縣青年律師法學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

根據市律協相關大數據統計分析,成都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中,中共黨員(包含預備黨員)人數266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34%;共青團員53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7%;民主黨派13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2%;無黨派人士6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0.8%;群眾人數442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57%。
根據市律協相關大數據統計分析,遠郊區縣青年律師擔任事務所主任職務的有11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2%,擔任合伙人職務26人,占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總人數的3%。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在律所事務所任職、從事事務所管理等方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調研中,成都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反映的執業過程中存在的現實性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7個方面。
1.青年律師執業能力欠缺、經驗不足,需要對接學習平臺,提升執業能力的問題。
2.青年律師案源少且不穩定,在低價競爭的大環境中如何取得突破的問題。
3.公益法律服務如法律援助案件補貼費用相對不高,如何提高服務社會、服務公益積極性的問題。
4.在青年律師執業成本較高的大背景下,如何減負的問題。
7.分會(工作站)及律所青工委、團支部等青年律師組織設置問題。
課題組對成都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執業現狀進行全面實地走訪調研,現將7項代表性調研問題的實地調研結果匯總如下:
-
遠郊區縣律所因律師人數及律所規模限制,很難建立起成熟完整的培養機制,尤其是針對實習律師,傳幫帶機制缺陷明顯,很多指導老師并不能稱職完成實習律師的指導工作,多數實習律師實習結束后,并不能完全獨立承辦案件。
-
由于承辦的案件業務類型傳統,大多數系民事類婚姻家事、交通事故、民間借貸等糾紛,獨立執業的律師對一些重大商事糾紛及高端、新型業務類型接觸較少,導致執業水平和能力與中心城區的律師差距較大。
-
少數公司化運營的律所,雖能基本保證青年律師案源充足,對青年律師的執業能力提升起到一定保障作用,但因內外部系統培訓機制的缺失,青年律師的中長期發展仍然嚴重受限。
-
青年律師案源主要來源于親戚朋友介紹、老客戶介紹及上門咨詢,案源獲取途徑較為傳統、單一。
-
遠郊區縣本地政府、企業法律顧問基本都是資深律師的業務,青年律師很難獲得優質客戶。
-
案件類型多數為離婚、交通事故、工傷、民間借貸等傳統案件,對知識產權、金融、發債、房地產、高端刑辯護等業務的獲取既沒有辦案能力,也沒有渠道。
-
受限于案件類型,客戶在意的更多是律師收費價格,而不是專業能力,低價惡性競爭較為普遍。
-
法律援助案件實行輪流指派的工作方式,案件類型具有隨機性的特點,與律師專業領域適配度不高。
-
法律援助補貼相對較低。在訪談過程中,某青年律師辦理了集體訴訟案件法律援助,公司破產重整涉及員工勞動報酬600多起案件,程序覆蓋仲裁、訴訟、調解、司法確認,案件辦理時間長達1年多,受限于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準,時間精力投入與獲取補貼倒掛明顯。
-
在訪談過程中,調研組了解到,法律援助案件實行分階段指派律師的程序,存在部分刑事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以后,轉為指派成都中心城區律師的情況,導致遠郊區縣青年律師有時無法全過程辦理案件。
-
主要執業成本為增值稅、事務所提留、案源開拓費、人際交往費,且日常辦案交通支出也較高。
-
大多律所承擔青年律師辦公成本,部分律所也提供交通補助,但額度較低。
-
事務所疏于對青年律師執業風險和防范的教育與引導,未能建立常態化執業風險防范的機制。
-
律所雖對于統一收案,統一收費,統一開票均有制度要求,但仍然存在私自收案、私自收費、不開發票的情形。
-
青年律師在面對當事人惡意投訴或執業權利受到侵犯之時,普遍不清楚如何通過律協組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案源不穩定、辦案過程常受阻、當事人對案件的代理結果不滿意,均會讓青年律師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
-
因工作壓力大且工作時間長,青年律師較難通過堅持運動、聽歌、看電影等休閑娛樂方式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
-
遠郊區縣大多數律所規模較小,絕大多數律所只有幾位律師,無法成立專門的青年律師組織。
-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調研組總結出遠郊區縣青年律師最集中、最突出的執業困惑及困難,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一)構建市律協-分會(工作站)-律所三級青年律師培養體系
調研發現,遠郊區縣律所普遍沒有建立青年律師培養制度,青年律師工作長期處于沒人分管,沒人組織,沒有經費的“三無”狀態。調研組建議由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遠郊區縣分會(工作站)確定人員牽頭負責青年律師培養工作、有條件的律所建立青年律師培養組織,力爭實現三級青年律師培養體系的構建。
(二)開發符合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特點的培訓課程并開展輪訓
調研發現,伴隨著中心城區律師專業分工更加專注于細分領域,青年律師培訓和業務研討活動,逐步呈現出高度專業化、碎片化的趨勢。雖處同城,但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案件類型較為傳統和單一,往往扮演的是“全科醫生”的角色,系統性的培訓課程、體系化輪訓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調研組建議,開發針對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培訓課程,并按年度開展基本律師業務技能輪訓,讓廣大遠郊區縣青年律師能夠聽得懂、用得了,從而實現青年律師在遠郊區縣留得住人、發展得好。
調研發現,各分會(工作站)、律所并沒有建立專門的遠郊區縣青年骨干律師培養計劃。站在成都律師行業區域平衡、長遠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應當更加重視遠郊區縣青年骨干律師的遴選、培養和鍛煉,制度化解決優秀人才流失、專業骨干斷檔等問題。調研組建議對標黨政干部隊伍“中青班”“遞進班”的培養模式、制度機制,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成都律師行業發展特點的青年律師培養模式,為遠郊區縣律師行業的長遠發展建立梯隊、儲備人才。上述培養模式和機制的建立對于遠郊區縣律師行業發展而言已經迫在眉睫。
近年來,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高度重視青年律師工作,出臺了許多針對青年律師行業普惠性政策。但就遠郊區縣青年律師而言,在全面落實普惠性政策的前提下,進一步研究制定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行業扶持政策,在資源分配上更加優化,一定程度緩釋中心城區律師行業發展的虹吸效應,為遠郊區縣律師行業的發展留下寶貴的人才資源。
青年律師是律師隊伍的未來,是律師行業發展的生力軍。本次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現狀調研工作,相對客觀地反映了我市遠郊區縣青年律師執業生存發展現狀,我們堅信在市司法局黨組、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的正確領導下,成都青年律師將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踐行人民律師為人民,恪守職業道德、捍衛法律尊嚴,努力成為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青工委將深入研究協調,強化青年律師過硬政治素質鍛煉、過硬專業技能培養、過硬職業操守培育,進一步加大對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扶持培養,進一步拓寬遠郊區縣青年律師的上升通道,引導全市青年律師助力成都律師行業健康規范高質量發展,為法治成都建設貢獻更多成都青年律師力量。
成都市律師協會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
二〇二二年五月四日